从丰镇市沿二广高速进入大同市新荣区境内,一座明长城烽火台从眼前闪过,历经几百年风雨的侵袭,黄土夯筑的城墙已斑驳陆离断断续续,但长城的雄姿神韵犹存。现如今的明长城像是一根友谊的纽带,连着两座城,见证着两座城历史的发展,拉近着丰镇市人民检察院和大同新荣区检察院的距离,更像是一条民族融合的拉链,体现着各民族唇齿相依、相互依存。

(明长城脚下杂草丛生、植被掩盖严重)
眼前的明长城由于年久失修、自然风化,多处墙体植被丛生、保护措施、设施缺失,长城资源风化、损毁严重,均为土、石堆,且上有植被覆盖但由于年代久远,再加上保护不善,它“沧桑”了很多,严重影响了他作为历史见证者文物存在的重大社会和历史作用。

6月1日,丰镇市人民检察院来到大同新荣区检察院,蒙晋两院带着共同的使命召开了公益诉讼跨区域协作交流会。本着以此次交流会为契机,在司法协作中发挥优势,不断拓宽跨区域协作的广度和深度,凝聚两地在生态环境保护和长城保护方面的检察合力,共同为保护和传承中华历史文脉、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开创检察新局面。
为掌握明长城保护现状的第一手资料,丰镇市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检察人员还利用无人机进行实地勘察,现场拍摄、收集线索、固定证据。他们一边用脚步丈量着每一寸长城,实地踏勘了解长城遗址的现状、沿边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现状,一边向当地文广旅部门调取长城的基本数据、保护措施、修缮计划等数据档案资料,做到对长城概况“心中有数”,为长城保护全面开展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

今年6月29日,丰镇市人民检察院与大同市新荣区检察院共同签署了《关于建立跨区域河湖保护与长城保护工作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的意见》,正式拉开了两院开展明长城古迹保护行动的序幕。
8月2日,丰镇、大同新荣区两院又一次就增强文物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协商沟通。
“自两院加强协作以来,多次联合对明长城进行实地踏查,并推动当地相关保护部门加强主体责任,完善明长城古迹的保护机制建立和完善,提升了保护长城古迹的法治观念,为传承中华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贡献了检察力量。”丰镇市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负责人邓小龙介绍,下一步丰镇、大同新荣区两院将继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加强沟通协作,不断增强文物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合力,在线索移送、信息共享、调查取证等方面加强协作,确保长城保护检察公益诉讼专项活动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